森拥萤火 > 历史军事 > 舍弟诸葛亮 > 第99章 孙策的五层应对博弈

第99章 孙策的五层应对博弈(1 / 4)

建安二年,六月十九,也是关羽攻破芜湖后第三天。

秣陵,原扬州牧府衙。

一个身高八尺、剑眉朗目的二十三岁年轻人,身着玄甲,手按宝剑,神情凝重,还带着一脸风霜疲惫之色。

他正是如今的丹阳和吴郡之主孙策,还刚刚拿下了一半的会稽郡,与严白虎激战正酣。

但关羽会合太史慈、一举偷袭攻破芜湖的消息,让他不得不放下与严白虎的争斗,亲自飞速狂奔回老巢秣陵,集结群臣议论对策。

他亲自率领的六百骑兵,以及数千侍奉孙家两代的嫡系老兵,也跟着一起强行军回到了秣陵。还有上万人的后军,此刻还在半路上,以日行八十里的速度往回赶。

集议开始后,大家对于“先立刻跟袁术划清界限,洗清附逆嫌疑”这一点,倒是认识非常统一,没什么可说的。

要是再拖下去,鬼知道刘备或诸葛家会如何利用这一点、继续大做文章。

但是在洗清附逆嫌疑后,具体该如何向朝廷开价、以及如何对待刘备和诸葛家、如何对待王朗等问题上,主要幕僚和武将还存在分歧。

所以,正式向许都派出使者之前,孙策必须把这几个态度问题掰扯清楚。

如今的孙策,麾下主要有四大谋士张昭、张纮、陈端、秦松。

以及几个太守级别、可以独当一面的故旧重臣。包括丹阳太守徐琨、吴郡太守朱治、名义上的广陵太守吴景。

这几个太守要么是孙策的亲戚长辈,要么就是孙坚留下来的重臣。比如徐琨是他表哥,吴景是他舅舅,朱治则是当年孙坚麾下的别部司马。

这其中,徐琨、朱治有自己的实际统治辖区,而吴景如今只剩一个虚名。他的广陵太守当初是袁术表的,后来地盘被刘备夺回。

历史上孙策在正式跟袁术决裂后,也就没必要让舅舅再挂袁术表的虚职,便把吴景挪回秣陵,接替徐琨为丹阳太守,而让徐琨去当中郎将领兵征战。

不过眼下他不还没跟袁术决裂么,所以这一切尚未发生,孙策还保留着对袁术最后一丝明面上的“尊重”。

此时此刻,孙策大致征询了一圈方面重臣和谋士幕僚的意见。

徐琨因为是直接利益受损最严重的一方,毕竟被夺取的芜湖是他的辖区,而且徐琨在三大重臣中也最为年轻气盛,所以他坚决建议此番遣使去许都,不仅要向朝廷讨个名分,还应该向朝廷添油加醋、揭发刘备和诸葛玄的野心,往那两家身上泼脏水。

一旁的谋士张昭、秦松都暗示说:刘备诸葛玄的举动,能拿出朝廷的旨意作为背书,还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。

但徐琨依然怒气冲冲地补充道:“就算如此,我们也可以让使者告诉曹操,刘备、诸葛玄另有野心,他们跟咱家冲突,绝对不仅仅是为曹操办事,而是假借王命扩张自己的势力!

要找一些刘备对曹操阳奉阴违的证据还不容易么,就算找不到,捕风捉影也行啊,曹操多疑,肯定会信的。到时候曹操为了制衡刘备、诸葛玄,才会更重视咱家,给伯符授一个高些的官职爵位以笼络。”

孙策也对刘备、诸葛玄有气,听了表哥的话,便倾向于赞成。至于张昭和秦松的劝阻,在他看来不算什么,这些幕僚只是提提意见的,完全没有执行权。

于是孙策转向吴景和朱治,问他们的看法。如果他们也同意,这一点就敲定了。

然而,吴景老成忍让,朱治相对持重,他们似乎都不愿意孙策快意恩仇。

吴景是见识过大风大浪,经历过沉浮的,他低声叹道:“关羽攻破芜湖,至今已有三日,但并无进一步举动,刘备应该也没想跟我们不死不休吧?

我们外有严白虎、王朗尚未扑灭,何必非要于此时多树敌呢?我倒不是说要跟刘备和睦,但若是能虚与委蛇一年半载,甚至只是数月,等我们灭了严白虎王朗,彻底腾出手来,到时候再跟刘备翻脸,岂不更稳妥?”

这番话也有点道理,加上是亲舅舅说的,孙策也不能不掂量。

而且吴景说话还有一层额外的分量,那就是可以影响到孙策之母吴夫人。

孙策毕竟是孝顺之人,母亲的劝说他一般都会听听。而吴景也数次利用这层关系,经常跟姐姐透露外面的消息,姐姐得知后,觉得有必要劝儿子的,就会果断劝。

有一次孙策的功曹魏腾办事不力,而且不肯执行孙策的赏罚命令,孙策一怒之下就要杀他。

吴景偷偷告诉姐姐后,吴夫人就跑到井边说要跳井,让人把孙策找回来,然后说“你今天滥杀敢谏之人,明日就会众叛亲离,我与其活着看你众叛亲离,不如现在就自尽免得将来受辱”。孙策只好连忙表示不杀了,把亲妈劝回来。

此刻,孙策当然也知道舅舅是为了自己好,是求稳。但他思虑再三,还是觉得不稳妥,提出一个问题:

“关羽确实拿下芜湖后三日不曾再有动静,可谁知他是不是在休整兵马、从后方转运粮草,以备再战?

我们出使朝廷,却不可能三天两头派人去。要是这次不揭发刘备,而后刘备却依然敌视我们,我们岂不是要苦熬一年半载后才能再揭发刘备?”

对于这

最新小说: 朱元璋是怎么炼成的 超时空史记 亮剑:每个兵都了不起 唐时明月宋时关 我的两千四百年日记 我在中世纪砍头二十年 抗清 房穿明末,开局后门通北美 隋唐小纨绔 穿入维京当霸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