森拥萤火 > 历史军事 > 舍弟诸葛亮 > 第127章 随便一出手,就是一个天大的人情

第127章 随便一出手,就是一个天大的人情(1 / 4)

诸葛亮拿算学历数之能、挥洒自如地在郑玄面前切磋了一番。

最后提《汉书提班固,无非是给郑玄一块遮羞布,让郑玄在某些方面能重新压回诸葛亮一头,以免他全程丢脸。

于是乎,郑玄就在诸葛亮的循循善诱下,最终为《汉书的造假找到了合理解释:诸葛亮的算法是对的,《汉书确实捏造了几个不存在的严重灾异星象,但这些假不是班固本人造的。

因为班固死的时候,汉书还剩八表和《天文志尚未写完,后来让班固的妹妹班昭继续写。而班昭据说在天文领域也不是全知全能,有些细枝末节写不明白,后来邓太后让懂行的马续帮着改编完善《天文志。

所以,这些造假,应该是马续干的,不是班家人干的。这个具体怎么算、怎么推演就不赘述了,《三国从忽悠刘备开始已经算过了,当时写了整整半章,再写出来就水了。

郑玄被诱导着得出这个正确结论时,虽然在学术上只觉一阵豁然开朗的舒爽,但随后内心也有些郁闷——因为这個马续,正是他授业恩师马融的亲哥哥。

一言以蔽之,诸葛亮花了半天时间,跟他纵论学术,先是潜移默化让郑玄清醒认识到:

这个年轻人在算学、历法和天文方面,完全能碾压他。

最后,才跟他聊《汉书的源流考据,给郑玄找回一点面子,让郑玄可以以一个“我跟诸葛小友终究还是各有所长,可以互相学习借鉴”的心态,结束这一天的治学。

然后,在这个过程中,还巧妙地点到即止提醒对方:我随便找个学术疑问,就能牵扯到你师伯马续的学术造假上。

虽然诸葛亮是谦谦君子,不会拿这些东西来威胁谁,如此乱世,也没有诸侯会在乎大几十年前的学术造假始末。但诸葛亮表露出来的实力,毕竟只是冰山一角,已经激起了郑玄足够多的兴趣和敬畏,让他很愿意多听听诸葛亮的建议劝说,查漏补缺。

这样一来,诸葛亮的目的也就达到了。

于是乎,当晚众人在这处山中书院住了一夜,第二天,诸葛亮就跟郑玄聊起了自己的本意,想劝郑玄下山,不要再选择隐居。

而郑玄也通过这半天的生活习惯观察,进一步加强了与诸葛亮的互相认识,他发现,这个少年人并不是纨绔子弟,对于山居的艰苦生活条件,似乎非常适应,这绝对不是装出来的。

他旁敲侧击地问起,诸葛亮也顺其自然暗示:我当年也曾逃亡荆州,找乡野之地隐居,自己躬耕生活。

听了诸葛亮这段履历,郑玄对他自然更生亲近听劝之感,不再把对方视为醉心利禄的俗人。崔琰也渐渐发现了诸葛亮的节操清高,开始跟他虚心讨论天下大势。

诸葛亮便抓住一个机会,坦荡劝道:“郑公,当年你隐居不其山授学,在下是很赞成的。青州大乱,黄巾不熄,海贼管承至今未平,隐于山僻确实可以避乱,以图宁静淡泊。

但如今青冀已为袁绍所定,战乱渐熄,若只为治学,没必要强求隐居。需知大隐隐于市,尤其是做算学天文、格物致知之学,需得实事求是,身体躬行。山居荒野,连躬行的条件都没有。

很多格物所需器材,也需百工配合。哪怕想算个天高地厚,也无法去海边树木标杆做实验。在下与家兄,便是从前年开始,因为想要穷究天理,却为外物掣肘,这才逐步放弃田园隐居。”

诸葛亮一番大道理,从求学之心层面,给了郑玄颇多启发,加上纵论形势,强调北方暂且安稳,终于让郑玄动摇。

郑玄叹道:“小友所言,确实不无道理,只是老夫生性闲散,且已年高,实在不愿再为世俗之官。”

诸葛亮:“既如此,郑公就更该去繁华之地治学,这样袁绍才放心。否则一旦他麾下之人,为了投他所好,到时候便愈发身不由己了。”

郑玄心中一震,细思良久,不得不承认诸葛亮说得有道理。

袁绍的势力现在还不能逼他出山,那是因为袁谭才新占青州不过一年,根基还不稳。

但诸葛亮又告诉他:“公孙瓒已被围困于易京,幽州其余各地的公孙氏部将,几乎都投降了袁绍。一旦幽州彻底平定,袁绍北方再无敌人,到时候袁绍想逼迫郑公,郑公还反抗得了吗?”

既如此,还不如早点主动示好,还能在具体如何为袁绍效力方面,讨价还价。反正袁绍也知道郑玄年事已高,只要姿态好,肯定不会为难他。

而袁绍亲口拍板过后,下面的人就不好再乱加码为难他了。有些事情,就是要一步到位才不容易留下隐患。

郑玄在诸葛亮的分析下,终于想明白这个道理,不由神色肃然,起身踱了几步,随后对着诸葛亮郑重拱手:

“老夫受教矣,既如此,这几日便下山,反正这山居荒僻之处,也无财物需要转运。嗯,季珪,袁绍已数次征辟于你,你也别拖沓了,免得徒生事端。

至于你其他那些师弟,愿意将来跟去邺城继续求学的,那便跟去。不愿跟去的,也可各自择主求仕。”

而今天始终没插上话的郑玄弟子孙乾,刚才一直恭恭敬敬在旁边给恩师和孔明倒茶,见恩师终于说到要放师兄弟们出仕,他才连忙找机会插话:

最新小说: 朱元璋是怎么炼成的 超时空史记 亮剑:每个兵都了不起 唐时明月宋时关 穿入维京当霸主 房穿明末,开局后门通北美 抗清 隋唐小纨绔 我在中世纪砍头二十年 我的两千四百年日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