森拥萤火 > 历史军事 > 舍弟诸葛亮 > 第283章 许攸投曹,官渡终结

第283章 许攸投曹,官渡终结(1 / 3)

曹军停止继续填人命拓宽关前的壕沟后,袁绍一方也不是立刻就能恢复全面进攻的。

袁军也得花上两三天观察、确认曹军没有别的诡计。然后才会逐步试探性组织进攻、并且在进攻前填平几段足够云梯和葛公车通过的道路。

而在这个过程中,贾诩也向曹操补充献策了几点战术。

贾诩对于技术性的战术手段是完全不在行的,所以这方面指望不上。但贾诩对于人性弱点的理解,在曹营内却绝对可以排上前三。

他敏锐地观察到了袁绍军的监军、作为外来派的郭图,因为贪功冒进,经常用严刑峻法逼迫一线将领猛攻死战、不计损失的作战风格。

同时也观察到袁绍军的将领,大多数都是河北本地人,他们对于郭图这个外来户不惜代价让他们消耗,已经有些不满了,然后贾诩就抓住这一点,让曹操在后续防守时如此如此……

毕竟,袁绍的谋士籍贯来源遍天下,但武将就不是了。很少有外州的武人特地千里迢迢来投奔袁绍的。袁家四世三公,门生故吏遍天下,吸引天下士人,主要吸引的是文人。

而那些武夫豪强多半为本地诸侯服务,他们哪管你一个外地人是不是四世三公?跟他们有毛的关系?

曹操听了之后,也是难得豁然开朗了一下,立刻采纳了贾诩的观察,决定在后续防守反击中,重点打击袁军的文武关系,并且战斗时的阻击和战后的流言散播也要结合起来用。

……

数日之后,袁绍军初步填平了官渡大营关墙外的几处壕沟,足以让重型攻城器械通过,然后就重新拉开了总攻的序幕。

监军郭图排好了日程计划,由张郃、高览、焦触、张南等将按日期轮番进攻,还会考核众将轮值当天的战果进展,好让他们卷起来,看谁更卖命、杀敌和战果更多。

毕竟袁曹都在官渡相持了五個多月了,时间一久双方都会携带的,越打越出工不出力。

这个情况袁绍也有些头疼,只是袁绍脑子没那么灵活,他也只是觉察到了这个隐痛点,也没想过解决。

郭图却是最擅长迎合上意的,他敏锐观察到了这一点,就想了各种“绩效考核”的办法迎合袁绍,袁绍一听就觉得很有道理,任由郭图行此赏罚,逼着河北众将卷起来。

这日,正好轮到张郃高览进攻,将士们推着葛公车顶着箭雨往上冲。

一开始一切顺利,但到了寨墙前时,大伙儿才感受到壕沟后面最后那十几步路非常难推。土地似乎被堆出了一个向上倾斜的坡度,在远处看不容易注意到,真推车时,葛公车重逾千钧的分量,哪怕只是一个五度十度的上坡,都能让推车兵累得精疲力竭。

好不容易加了两三倍人手把车推上去了,过程中多出来的推车兵因为没有掩体,也是被射死射伤了不少。终于开始放搭板准备攻坚,结果墙头上忽然有几根粗大的撞木飞速撞过来,硬挺挺夯在葛公车正面。

葛公车本就因为坡度向后倾斜了十度左右,重心又高摇摇欲坠,被大树一样的巨木狠撞,直接就向后倒塌了。车上的将士也都摔得很惨,被压住的直接骨肉为泥。

原来,曹军用了一种根据周瑜观摩到的经验改良来的自研技术,破解了这次的葛公车战术——曹军没有直接上安装在关墙马面上侧射的床子弩、配上带粗麻绳的铁羽箭和滑轮组巨石来拉倒葛公车。

而是单独把“通过坚固滑轮组把巨石坠城的重力冲击力转化为拉力”的这个机械结构,稍稍调整了一下,单独拿出来用。

曹军工匠用了两组滑轮,把滑轮一头的绳索绑在一颗大树修成的巨大撞木上,另一头仍然像陈登守广陵时那样绑在巨石上,然后把巨石照样推下城墙,滑轮把粗麻绳一拉扯,就会把大树甩出去,撞在正面的葛公车上。后文彩蛋章会附示意图,看不懂文字描述可以看图

平时靠几十个人人力也难以推倒的葛公车,在这种借助巨石重力势能的机械力帮助下,加上关墙前本来就有上坡、敌军葛公车本来就是后倾的,就有可能被推倒。

不过这种东西只能用于在五步之内推倒葛公车,因为大树是直接绑死在麻绳上的,不是射出去的,再远树就不够长了,力量也会衰减。

总而言之,在曹军被逼得想出了新技术后,张郃高览的攻城器械就被推倒了不少,场面一片混乱。

当然这种技术也不可能十全十美,总有失手的时候。比如有些位置滑轮组的粗麻绳还是不够坚韧,或者受力过猛,崩断了之后甩出去,甚至抽死了几个操作器械的曹军士兵。

还有撞木甩飞出去时撞歪了的,没砸到葛公车。

这时候,曹军就需要一边堵口厮杀,一边组织第二波的破坏部署。

但曹操听了贾诩战前的献策,故意在“补刀”时留了几个口子,最终在好不容易破坏掉大部分重型攻坚器械后,故意留了两座葛公车不再破坏,而是把大量弓弩手集中到幸存的葛公车周边的阵地,然后对着附近的区域压制射击。

张郃、高览在大部分器械被摧毁后,本就被这意料之外的打击给整懵了,一度请求退兵、研究曹军的新技术、找到对策后再战。

但监军的郭图

最新小说: 朱元璋是怎么炼成的 超时空史记 亮剑:每个兵都了不起 唐时明月宋时关 我的两千四百年日记 我在中世纪砍头二十年 抗清 房穿明末,开局后门通北美 隋唐小纨绔 穿入维京当霸主